※ 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旅游资讯 >

北京妙峰山天泉寺滴水岩景区前世今生暨游览感怀

时间: 2020-04-15 14:35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点击:
         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天泉寺滴水岩景区为明清时期著名的旅游景点,康熙年间的《宛平县志》将其列为宛平八景,名“灵、岩探胜”。滴水岩周围花木繁茂,山势峭拔,壁立千仞,岩下凹5米,高30余米,如“巨灵覆掌,横掩天空”岩顶水滴飘落如万点梅花,清脆悦耳,冬季滴水结成丈余高的冰柱,晶莹剔透,形态各异。观后兴趣昂然,意犹未尽!滴水岩天泉寺冰柱,值得年年去看一回。真的很美!

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京西妙峰山麓西南侧有钟乳石岩洞,洞口宽12米、高10余米,洞顶岩石平坦,石缝间有山泉垂落,阳光中,似一条银线飘拂,落地叮咚有声,故名“滴水岩”。依洞建有佛寺,始建于明代,初名大悲庵,清乾隆年间改成天泉寺。滴水岩在清康熙《宛平县志》中被列为“宛平八景”之一,名为“灵岩揽胜”。 明清时期滴水岩一直是著名的旅游景点,可惜文革遭到彻底破坏,仅存遗迹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   滴水岩有“天泉寺”创建于明代,清代多次重修,初称“大悲庵”,清乾隆时称“天泉寺”。现寺庙已遭严重毁坏,目前只有门槛和部分残垣断壁,庙内佛像只有佛身没有佛头,有两块高约1米左右的石碑保存较好。南庄村已开始滴水岩景区修复工作。目前,已先后完成一期工程,包括:千手千眼佛殿、大日如来殿、钟古洞、步道和部分景区路建设,后续工程主要包括剩余景区道路建设、停车场建设、景区门楼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建设。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滴水岩岩下有大小岩洞5、6个,最大的一个岩洞可容纳千人,岩壁为灵幻奇巧的钟乳石,洞内有一“龙床”,长2.6米,宽1.5米,上有鱼鳞状花纹,传为有龙蛰居其中。冰挂滴水岩近观,整个滴水岩位于绝壁之上、众峰环绕之中,只在沟谷方向留有进出的孔道。这里不仅山险、水清,就连林木也与其他地方不一样,到处生长的是一种北方罕见的青檀,形成了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青檀林。高耸的崖壁把尘世的喧嚣与纷争隔绝于外,造就了一片无比幽静的天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文物古迹——妙峰山镇南庄村滴水岩天泉寺“康熙碑”

  相关资料:《门头沟文物志》——《碑石名录》:

“观音庙碑 清康熙二年(1663) 滴水岩”

《妙峰山碑石》(下):

“滴水岩康熙癸卯碑

 年代:清康熙2年(1663年)

特征:紫石,云纹方首。原地存放。

尺寸:通高口宽口厚 168X57X17.5厘米。”

碑文已有不清,碑额也已断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天地间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,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。有愿才会有缘,如果无愿,即使有缘,神灵也会擦身而过。缘是天意,份在人为。无论缘深缘浅,缘长缘短,遇到即是造化。用天地宽容与人性豁达,去对待生命中每一尊佛,每一个人,每一件事。人生苦短,缘来不易,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吧!衷心祝愿妙峰山【天泉寺】佛法广大,普度众生,香火鼎盛,早日发扬光大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      

       2018年新春佳节之际,即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,我和家人来到丰台检车场进行车辆年检,还算很顺利的例行车辆检验完成后,一时心血来潮驱车几十公里,专此来到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深山区,少无人间烟火的妙峰山【天泉寺】参禅悟道,也许是机缘巧合,佛缘到了才有幸拜谒释迦摩尼佛主、观世音菩萨、关圣帝君关老爷等天地神灵。当日落西山时我们意犹未尽,流连忘返,依依不舍离开天泉寺。时间很仓促,虽然来去匆匆,归来时回往虽累尤荣!此次野外郊游精神饱满,收获颇多!有幸见识了千年古檀树,还有神奇的千年岩柏,特别是天泉从天而降,在冬天里的春天里凝结成白玉般冰柱悬空倒立,真乃妙不可言!天地之间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者造化弄人,感慨颇深!世间万物,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。有道是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千年不朽,万古长存,功莫大焉!南无阿弥陀佛!善哉!善哉!(编辑:周芸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    民间文化信仰:民间所供奉的“关公”又被台湾信徒称为“恩主”,即救世主的意思。在东南亚地区,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,甚至美国、英国的华人区域,关公的信仰也都相当盛行,华侨在国外从商者很多,因此对于作为武财神的关公也多加崇祀。

        道教将关羽奉为“关圣帝君”,即人们常说的“关帝”,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。

        释教对关云长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,并无祈祷、赞颂以及供奉仪轨,而在藏传佛教中,有多位大师著有供赞仪轨,如章嘉大师、土观大师以及这世大宝法王、亚青寺阿秋仁波切等。多识仁波切也曾著有关云长简略供赞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 附录(转载-游记一篇): 天泉寺·滴水岩情形介绍  (2016—04—04)

        据悉, “滴水岩”——古代亦称为“水窦岩”。

         据古籍記載:“滴水岩在萬山中”,“過仰山村折而西上黃牛崗口,益險隘”(〔清〕宸垣識畧)。

         该地历史上初始曾建有古刹“大悲寺”:后清末重修改名称曰“天泉寺”;金章宗曾另建有“溂玉亭”,世为京西著名的“仰山五峰八亭”之一。

       康熙年间的《宛平县志》曾将滴水岩列为“宛平八景”之一,敕名为“灵岩探胜”。

      滴水岩周围山场花木繁茂,山势峭拔,壁立千仞,岩石下凹约5米,高约30余米,如“巨灵覆掌,横掩天空”;又仿佛象一尊硕大的天然佛龕。夏时,岩顶水滴飘落如万点梅花(梅花山从而得名),清脆悦耳;冬季滴水结成丈余高的冰柱冰棱,晶莹剔透,形态各异。向为明清时期,京城著名的郊游赏景的绝佳胜地!

       对于如此美仑美奂,兮兮神秘地史籍记载,令我久久地心驰神往之……亟欲揽胜探访,一睹为快哉……今携老伴即刻就出发。

      天泉寺·滴水岩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麓的梅花山阳坡上。

      由于我老伴的腿脚不健,也为了赶时间,我们在“担礼隧道”处打了一个“野的”,遂沿着公路疾驰开来,下苇甸——桃园——南庄等村一闪而过,很快地小车就进入了西大沟…… 进沟我们顿时发現,整条大沟现已变成一個巨大的採石場,虽现已停工停产,但山体严重裸露。其后,山沟陡然变窄,车子沿着羊腸小道似地在沟底穿行,忽高忽低,忽左忽右,剧烈颠簸。忽而路行前方,山石壁立,继又峰回路转,既看不出沟向何方,也看不出路在何处。孰不知几个弯转下來,山沟倏乎间豁然开朗,连沟頂的崖壁,山峰已依稀可見。

       原来我们已进入了景区,继续前行,來到天泉寺脚下,山岩陡峭,难以登攀,我们只好弃车爬援。但見古道沿沟而上,临右側山麓间划出一连串地“之字形”高高低低崎岖的古路,随后,便远远地橫臥在崖巅之間。一邊是高不可攀的崖壁,一邊是深不可測的狭谷,行走其上不免陡生“左萬丈溪,右千仞壁”之感觉……。

        我们夫妇均已是七旬之身,特别是此行难为了我老伴啦!她硬着头皮,两腿发软,左蹭右挪,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、竟临深渊一般……我还好,男子汉、大丈夫,不断地搀扶鼓励她。就这样,“挂壁”小道将我們一步一步引入到了峰巅的兩层平台。

        第一层平台现复建成天泉寺的主殿,其殿的右首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洞穴,史称“钟古洞”。据说该岩洞可以容纳近千人,民间传说有神龙蛰居其中。现供奉着关公像,后面有一个很大的洞厅,但里面光线全无,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手电照着,发现还修建有步道及围栏,循路进入,原来有一泓泉池,清澈甘洌……出了山洞,从主殿的左边再进入第二层平台,几近垂直的崖壁上,居然形成一個巨大的凹陷。這与古籍上曾描述的滴水岩別無二致:“天光側入者,岩中空也,其深广三丈,如斧之而成。石更无隙,水生石面”。

       崖下依山又建一座宝殿,泉水正不断地从山崖处汨汨滴下,复又滴到大殿的屋顶上,然后顺着脊瓦滚淌下来,象断线地珍珠一般,殿前下方巧妙地下对接一石臼……水清澈见底,不时的有被水滴荡起涟漪……在空寂的山林中,发出悦耳动听的“叮咚”声(这可能也就是滴水岩名称的由来)……老伴则象个小孩子似地禁不住地掬起一捧水扬洒开来……。

       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:众山环绕之中,峭峰绝壁上下,竟生长着一种北方极罕见的青檀树,形成了目前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青檀林。

       《天泉寺·滴水岩》——峭耸的崖壁把尘世间的喧嚣与纷争隔绝于外,造就了一片无比幽深静谧的小天地。这里人迹罕至,禅意空灵,真真是绝好地一处“福地洞天”也,难怪会被赞誉为“宛平八景”之一 ……。

       今日里,我们也宛如同当年清康熙爷相似地,有佛缘也就大饱眼福哩……!  

(责任编辑:admin)

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合作加盟 | 友情链接 | 版权声明 | 投稿信箱 |

法律顾问:北京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张保学

Copyright @2008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

主管主办: 领导科学艺术学会 北京环球影音艺术服务中心(全民所有制国企) 备案号:ICP备13019341号-2